一、调查实施的背景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基础数据是支撑一个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研究者而言,一项研究的创新主要源于三种:新问题或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新数据反映的新进展。前两者依赖研究者的理论功底、研究视野和技术功底,而第三者则更加依赖新数据的获取,对于大多数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而言,最后一条路径似乎更加便捷。因此一项持续滚动的调查研究项目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国已经有了三项针对老年人群的追踪调查项目,分别是1998年启动的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2011年启动的中国退休与养老追踪调查,和2002年开始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三个调查项目的调查目标和调查内容各有侧重,其中前两个项目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后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曾毅教授和赵耀辉教授的团队组织实施,第三项调查则由国家老龄委下属的研究机构即国家老龄科研中心组织。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这三项调查培养了一批从事老龄研究的学术骨干,有力的提高了项目团队在老龄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对于在2000年之后逐步进入老龄研究兴盛时期和老龄政策频繁调整时期的中国而言,这批学术人才的成长和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出现亦是恰逢其时。然而对于中国人民大学而言,作为国内首家在高校成立老年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的人才培养机构,在这方面依然处于空白。因此,为了支撑老年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巩固中国人民大学在老年学研究的领先地位,扩大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我们应该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有自己的标志性成果。
从现实需求而言,在老龄研究领域,开展一项针对老年群体的纵向跟踪调查更具有特殊的必要性。自2000年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政府和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升温。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1950年代的出生队列进入老年期,不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老年人群的主体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文化水平、养老储备、消费意识、养老观点等等与之前的老年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后的60后、70后、80后等不同代际之间也存在诸多的差异。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老龄政策,特别是社会保障、养老服务政策也进入持续的调整和完善期。上述变化亟需对老年人群以及老龄社会的发展进行持续的跟踪,为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对老龄化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考量
2010年之后中国兴起了社会调查数据中心建设的高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建立了社会调查数据中心,对于社会调查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借助这次契机,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向学校申请组织一项全国性的大型老年专项调查项目,项目申请很快得到了校方的批准。调查在2011年之后进入方案设计和反复测试阶段,先后在2011~2013年期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测试调查,并组织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不断调整调查方案和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项目申请和调查方案设计阶段,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和数据中心的大力支持。调查抽样设计和方案测试是由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和中国调查和数据中心两个团队共同完成,其中老年学研究所团队负责问卷的设计和修改完善,而基线调查的现场实施工作实施是由数据中心来组织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降低调查成本,以及未来实现与人民大学其他调查数据的对接,这个即将开展的老年调查项目尽量与其他调查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在相同的社区开展调查,共享社区抽样框、调查团队等。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已经持续进行了多次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该项目亦由中国调查和数据中心组织实施,因此最终这个老年调查项目的基线调查选择在与CGSS相同的462个社区展开,并将项目名称最终确定为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又被简称为CLASS(China Longitudinal Ageing Social Survey)。
在调查设计的初始阶段,调查设计得到了多位国内外资深老龄研究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包括来自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Iris Chi教授和安德鲁斯老龄研究中心的Merril Silverstein教授、马里兰大学的Feinian Chen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树茁教授等多位曾经组织实施过老龄调查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后续调整提供了诸多的宝贵意见。对于调查目标的设定,项目组综合当前中国已有的三项大型老年专项调查项目的调查内容和覆盖人群等特征,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论证,最终确立CLASS调查的主要突破。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 在对于健康的测量方面,采用国际上的通用量表,实现对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系统评价。尽管社会适应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评价健康的重要维度,但对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是首次在大型调查中开展。
2. 调查采用了一系列的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福祉的指标,包括抑郁、孤独、生活满意度以及老化态度等多个方面,是目前的国内的四项调查中涉及心理健康和心理状态评价最丰富的调查项目。
3. 对老年人的家庭结构,以及老人和之女之间一对一的代际互动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并将隔代抚育,以及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的迁移与流动嵌入其中。
4. 调查系统收集了老年人进行多种养老储备、养老规划的信息,并对他们的养老观念和意愿、以及社会养老服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了解。为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5. 自2016年之后的跟踪调查中,项目持续增加了有关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智慧养老设施/服务的相关内容,并设置了关于睡眠、体育锻炼等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模块。
自2018年之后,项目组会并根据跟踪调查数据的与基线调查数据比对的结果,对状况较为稳定的几个内容模块进行简化、调整,采用删除或者隔次调查的方式控制调查成本,以便问卷可以容纳更多的调查主题、及时反映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老龄问题。
三、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在2011年项目启动之后,经过几轮的问卷测试和讨论,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被确立为一个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该项目最终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主导,负责调查设计和组织实施。项目的目标是为全面了解中国老年人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及经济状况,及时把握老年人的养老资源、养老观念、养老需求等信息,动态展现中国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衰老过程,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老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CLASS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方法,选定县级区域(包括县、县级市、区)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村/居委会作为次级抽样单位,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的中国公民。经过2011年~2013年的多轮试调查现场测试和调整,最终确定的2014年首次调查时问卷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A.老年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被访问老年人的性别、出生时间、受教育程度、婚姻史、以往从事的主要职业等;
B.老年人健康及相关服务:评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PADL)、利用社会化服务和设施的生活自理能力(IADL),慢性疾病的患病及治疗状况;及用医疗服务利用等情况;
C.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评估老年人群包括劳动收入、养老金、政府津贴、代际支持等各项收入状况,以及在饮食、医疗、代际转移、以及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D.老年人社会养老资源和规划情况:评估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所享受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情感慰籍、医疗保健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评估老年人对各项支持和服务的满意度;
E.老年人认知能力与老化态度:利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以及精神抑郁度相关量表对老年人认知能力及老化态度等情况进行测评;
图1 中国老龄社会纵向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框架
F.老年人的家庭与代际关系(家庭养老资源):评估老年人与各个子女的经济、日常照料、情感等方面的代际交流,以及与孙子女之间的隔代交流等。
2016-2020年的三次跟踪调查在2014年基础上对问卷内容做了进一步调整和丰富:
B老年人健康及相关服务部分:增加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使用情况以及老年人居家设施适老化配置情况的调查;
D老年人社会养老资源和规划部分:增加了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及智能养老服务、网络的使用情况等等,重点强化了对于老年人信息技术产品使用方面的信息收集。
增加了G部分:老年人的睡眠、体育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信息。
四、调查项目的产出
自 2014 年开展基线调查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老年学研究所先后在 2016 年、2018 年和 2020 年组织了三次跟踪调查。调查覆盖了全国 28 个省,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134个县、区,462个村、居,收集和整理了超过 4.6 万条信息记录。
目前基于CLASS数据的主要研究方向(已有但不限于)老年的健康状况和照料需求评估,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老年人的认知与抑郁等,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家庭代际关系与隔代照料,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及社会隔离,老年人的养老规划与养老意愿,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及其影响评估,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活动等。截止到 2023 年 7 月底,基于 CLASS 调查数据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50篇,英文 SSCI/SCI 论文 32 篇;产出硕士论文 48 篇,博士论文 10 篇;签署数据使用协议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50 家,其中中国大陆有 42 所大学(含中国香港 4 所大学),新加坡及欧美国家有 8 所大学。目前,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老龄社会和老年人群的四大专项调查数据之一,也为近年来中国老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